BGo Biz INSIGHTS
我們提供最即時併購訊息,併購個案分析、私募資金動向與獨家產業分析
搜尋 標籤 「併購案例,超商併購」結果
併購案例:超市與超商的併購歷史
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大約十幾年前,零售業還是壁壘分明的,那時候比較常見的超市,楓康,惠陽,丸久,喜美,熊威,裕毛屋,省錢超市,許多的超市品牌,但現在你還能找到哪些呢? 就讓我們試著回顧超商的發展史,也看看到底發生了多少併購的案例吧。 對比超商以快速展店拓展市場 對比當時許多的超市/量販店的品牌,提供一樣的商品與服務,在超商的部分,7-11獨霸超商市場,全家在後追趕,除此還有OK,萊爾富等品牌也是眾家爭鳴,但那時是超商零售業的成長期。 由於超商不像量販店,量販店單店的胃納腹地大,建置成本亦高,很難像當時的超商追求展店數,所以當時,大家講的是7-11又開了幾家店,在哪些偏遠的地方也有了7-11。 另外,自1990年代後期,超商開始供應熟食後,至2001年超商鮮食營業額已經150億元,加上低溫物流等,對當時的超商來說,除了展店外,在跨界銷售與物流上都還有很多的成長機會。 超市/量販店以收購佔領市場 反觀當時的超市,家數多,但提供的服務卻較為雷同,加上量販店彼此的競爭也大,一個地區很難容納太多的量販店系統,所以同業開始透過收購以達到成長。 2003年頂好收購惠陽超市,隔年收購了全日清,而全聯自成立以來,更是收購了善美的超市、台北農產運銷、楊聯社、松青超市、全買超市等,而就在2020年家樂福也收購頂好與Jasons。 而超商之間,由於那段期間超商領域的服務項目不斷擴充,重點仍在追求店面與服務項目的成長率,一直到2007年時,超商的市場才出現收購案(全家才併購泰山旗下的超商”福客來”)。 超市跨品牌整合:松青與丸久的合併案例 除了收購,在2004年時,味全將旗下的松青與丸久直接合併,味全先是在合併前整合了兩家超市的帳務與供應系統,而後以1股松青換1.88股丸久的比例完成合併。 少數股權交叉持股:大買家與大潤發 1997年時大買家與大潤發透過交叉持股方式,以取得少數股權達到聯合採購的合作模式,而至今大買家在台中仍然持續營運,也因取得聯合採購的成本優勢,開始發展數位通路,並沒有消失。 策略聯盟與資產收購:家樂福案例 家樂福是外商還是台灣的廠商呢?其實家樂福的母公司是法國的零售集團Carrefour,在1987年時為進入台灣市場,與統一集團策略聯盟,合資成立在台灣的家福股份有限公司,一直發展至今。 而近年由於超商與超市的分界逐漸打破,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社區開始有較小型的超市,以及超商跨界進駐,開始有更大的展售空間,越來越難分辨中小超市與超商的界線,所以家樂福也走出量販店的模式,2019年收購了台糖的3間台糖健康超市,就是發展中小型超市的模式,而這對台糖來說,就是出售了他們的超市業務。 看完是不是也發現,商業的收購其實默默在我們街頭巷尾發生著,希望這些案例也可以讓你對商業併購更有興趣。 以上說明,如果您在併購過程中需要更詳細的法律諮詢,亦可聯繫本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