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o Biz INSIGHTS
我們提供最即時併購訊息,併購個案分析、私募資金動向與獨家產業分析
搜尋 標籤 「併購ABC」結果
併購=公司買賣?七種公司買賣形式
併購總是離大家很遠嗎?身為服務中小企業併購多年的從業人員來說,併購比大家想的更近,不一定是身家數百億的大老闆,高上大的投資銀行、神秘的創投、私募基金,或是新技術可以改變世界的科學家需要了解的事情,我們身邊商業的演變、副業的選擇,許多都與併購有關。 今天讓B-Go團隊試著用簡單一點的例子,說明併購的七種形式。如果您是併購賣方,正在思考您出售公司股權的架構,也可以參考我們這篇文章<公司買賣前要知道的3種架構-併購賣方必看-完全退場、經營權出售以及策略性出售股權>。或是您正希望出售公司,但不曉得如何進行,亦可以參考<賣公司前怎麼準備?出售公司前最重要5件事>,又或者,您已經有併購標的或是併購買方,不清楚併購過程的術語,可以參考我們的併購術語學堂。併購賣方不曉得併購過程怎麼保護自己,是併購買方表達意願就要配合提供財務、客戶資料嗎?可以參考我們的文章、。再更有興趣,我們歡迎您打來與我們聊聊,或是逛逛我們平台上其他的出售公司。 常見的併購類型指的是: 收購(Acquisition) 合併(Merger) 股份轉換(Share Swap) 策略聯盟(Strategic Alliance) 取得少數股權(Minority Stake) 資產出售(Asset Sale)或稱營業轉讓 分割(Divestiture) 讓我們一一說明這七種形式: 收購(Acquisition) A公司買B公司,可能整個買下,也可能只買最主要的財產,股份與營業。 合併(Merger) A公司與B公司整併為一個公司,可能是以A或B其中一家為存續公司(吸收合併),也可能另外整合成一家Z公司(新設合併),但存續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的全部權利義務。 當然,也可能是兩間以上公司參與合併,但最終都只會合併為一家公司。 股份轉換(Share Swap) A公司希望取得B公司完全控制權,A公司買下B公司全部既有股份,但B公司仍然存在,或是新設一間公司使之存在母子公司控股的型態,在此架構中,AB公司僅是股份的連結,但財產,債務與人事等都是分開的。 這類的控股公司常常出現在家族企業中,家族企業為避免股權分散予與家族紛爭,常使用股權交換方式,並成立一家閉鎖型的控股公司達到傳承的目的。 策略聯盟(Strategic Alliance) 策略聯盟依照參與者策略性意圖與目標有不同的模式,有些不涉及股權交換,但如涉及股權交換者即為併購的一種。 簡單說明:當AB公司各自出資以成立一家新公司,或是A公司入股B公司但並沒有取得既有全部股份。 取得少數股權(Minority Stake) 常見的形式是換股:A公司與B公司進行換股(Share exchange),所謂換股指的是,A公司發行新股或以現有股東之股份交換B公司的股份,自此AB公司交叉持股,但仍各自承擔原公司的權利義務。 資產出售與收購(Asset Sale and acquisition)或稱營業轉讓 企業可能因為退出市場,轉型或組織調整需求,將主要部分的營業財產轉讓,並取得資金或其他公司的股權。 簡單說,當A公司將其所主要經營的業務與營業財產賣給B時,就是所謂資產出售與收購,或是營業轉讓,而這裡的B,並不限於法人,亦可能是自然人。 在這架構下,B可僅取得他們所需要的A公司營業財產,而不需要承受其他不需要的財產與負債,亦可解決當財報透明度較低時的不確定風險,而A公司亦可透過售出資產完成已取得資金並完成轉型。 缺點是涉及資產之買賣時,交易複雜度與時間可能較股權收購更高,也有勞動契約轉換的問題,會衍生較高的交易成本。 分割(Divestiture) 當A公司將其公司一部分獨立營運業務切割,包含該業務權利與義務轉讓給既有公司B或新設之公司(不限於一間)。 這類的模式最常見於公司在集團化的過程,公司可能透過分割達到組織重整,組織瘦身,或切割非核心業務出售的情況,但也常常見到,公司在收購了某公司後,由於未達預期的綜效,又分割出售。 如果您併購賣方,在考慮賣公司,可以參考我們這系列買賣公司的文章。 如果您對併購其他術語有疑慮,可以參考我們的併購術語學堂: <公開收購要約(TOB)是什麽?> <管理層併購(MBO)是什麽?> 您是併購買方,可以逛逛我們的案件,或是來電跟我們聊聊,有許多沒有上架的案件。 您如果是併購賣方,可以自行刊登(一年期免佣金)或是來電跟我們聊聊,我們亦有委託代理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