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o Biz INSIGHTS
我們提供最即時併購訊息,併購個案分析、私募資金動向與獨家產業分析
搜尋 標籤 「美妝產業」結果
GMP將加速台灣小型化妝品廠整併?2022化妝產業併購概況
2021年是全球化妝品美容產業併購的重磅之年,以中大規模的併購件數來說,全球合計407筆交易,相較2020年大幅成長52%,以2022年上半年來說,正延續2021年的勢頭,大型併購交易頻傳。只是近期總體經濟因通膨,資金市場在下半年大幅緊縮,市場擔心高度的通膨將排擠消費力道,消費信心受影響下預期將影響併購交易狀況。 2022至今全球美妝大型併購案 2022年至今比較大的幾筆交易如下: P&G收購護膚品牌Tula以及名人髮型設計師Jen Atkin的護髮品牌Qui; 化妝品品牌Ilia被收購; Advanced Dermatology and Cosmetic Surgery收購Fort Mill Dermatology; Anjac Health a&Beauty收購了加拿大個人護理製造商Apollo Healthcare Corp; San Francisco Equity Partners支持的SV Labs收購了美妝產品ODM廠Diversified Manufacturing Corp. 英國的Revolution Beauty Group完成對BH Cosmetics總共340萬歐元的資產收購。 化妝品品牌Il Makiage剛完成1.3億美元的募資,市值推估達15億美元; 另外Mad Rabbit, What Matters兩家Clean Beauty品牌也完成募資。 (BGo併購情報目前架上也有兩家化妝品工廠,分別位於北部與中部,有興趣進入此產業的業者,歡迎與我們聯繫。) 在亞洲,2022年七月 全球特種化學原料與食品原料廠Azelis收購馬來西亞的Chemical Solutions Sdn Bhd (ChemSol),ChemSol是馬來西亞化妝品原料的分銷商,這有利於Azelis進入清真化妝品的市場。 美妝產業在後疫情時代仍在成長 根據NPD市調集團,美容化妝品產業是14個零售產業分類中唯一單位銷售額持續增長的行業,2022年第一季度,美國美妝品牌的總營收53億美元,年增19%,2022年第二季度營收60億美元,年增16%。 其中,化妝品銷售額20億美元,2022年第二季度已經超過疫情前銷售額的1%,唇部產品如口紅的銷售額是增長最快的彩妝產品。皮膚護理產品達17億美元,以「身體護理」產品增長快速,高於「面部護理」,並以加入如維他命C、藻類成分等傳統用於面部護理的成分。 線上品牌正走向大型零售批發 過往原生的線上電商美妝品牌是不願在實體零售通路銷售的,但隨著數位零售競爭,獲取客戶成本提高,與零售批發商合作,爭取「一站式購足」的客戶消費,對電商美妝品牌來說開始具吸引力,而美妝品牌的高毛利利潤結構,也使Target或是Walmart這類大型零售批發商端出較佳的銷售條件,例如貨架空間、金流優惠,爭取一定時間的獨家銷售期。 傳統消費品牌收購電商品牌,瞄準年輕一代消費者 例如法國歐舒丹(L’Occitane),2018年收購Limelife,2019年收購英國的Elemis(收購金額高達9億美元),2021年又收購受千禧世代歡迎的美國品牌Sol de Janeiro後,近期又收購2008年成立的澳洲Grown Alchemist多數股權,Grown Alchemist於2020年時在墨爾本設立旗艦店,目前在30多個國家銷售,歐舒丹認為其國際市場仍有開拓空間。 台灣市場:品牌延續藥用、天然成分趨勢 “Cosmeceutical=cosmetics+pharmaceutical” 在台灣,一般保養品正從「基礎保養」與「功能性保養」演化到「醫療保養」的過程。醫療保養品由於加入藥物元素,功效明確、產品成份、濃度、作用機制都有醫學學理驗證,也有詳細醫療專業的使用建議,逐漸受到消費者歡迎信賴。 一般保養品通常強調「溫和細緻」,產品濃度較低,銷售通路集中在開架式或專櫃市場,醫療保養品則強調「功效」與「低敏度」,強調「嚴格測試、實驗證實、高效能低敏感成分」,通路多為醫美診所,往往是跟隨專業之療程、課程後購買,此與美容SPA館跟隨美容護膚課程後購買有相似之處。 Clean beauty、無添加 之純淨美妝,長期將提高化妝品之產品資訊透明度 隨環保意識抬頭,消費者對化妝品合成化學成分漸排斥,消費者主動關注添加成分與安全性。Clean Beauty、無添加成遂成近年化妝品牌發展趨勢,使相關機構約束化妝品「虛假行銷效果」,資訊亦加透明,使品牌業者之競爭優勢遂除「品牌」行銷外,往上游供應鏈延伸,獨家天然之配方與原料供應、以及符合安全規定之生產流程,成市場競爭之必備條件。 在台灣的市場,如將護膚產品區分為以開架、專櫃為主的「一般保養品」,以及隨專業服務為主搭售的「SPA保養品」、「藥妝醫美保養品」三類。 「一般護膚產品」以國際品牌為市場主要玩家 「一般保養品」市場大,以國際品牌如「資生堂」、「P&G」下SKII與OLAY、L’Oreal為主。台灣也有老牌的護膚產品廠,只是難以與國際化大廠競爭,而在ODM代工市場,這類國際品牌的代工具有地域性,如韓國代工廠承接大量韓國本土品牌生產,義大利Intercos則與歐美國際大廠合作,全球美容保養品代工龍頭分別是Cosmax(韓國)、Kolmar(韓國)和Intercos(義大利),皆以ODM為主且具原料開發能力,生產「基礎護膚」、「個人護理」以及彩妝領域為主,中國以諾斯貝爾為龍頭代工業者,台灣也不乏代工業者在中國設廠。 2018起SPA品牌由「精油類」擴展到護膚美妝類 早期連鎖SPA館以「芳香治療、按摩」為主,但觀察台灣連鎖SPA會館龍頭佐登妮絲,2018年起開始由精油類產品拓展至美妝美體產品,並以「店內護理課程」搭配銷售,主要客層是中高年齡,以「延緩老化」為主要訴求,由於產品多由專人搭配課程銷售,與一般保養品市場區隔,此分類的兢爭對手主要為佐登、麗豐這類連鎖SPA會館,但加盟體系之外的會館則呈現較少主導性品牌的市場狀況。 DR.WU為「藥妝品牌」龍頭 DR.WU早在2004年便進入藥妝領域,銷售通路除康是美外,近年隨台灣「微整形」風氣,醫美診所成「藥妝」之銷售通路,DR.WU佔台灣藥妝市場之市佔率20%,DR.WU以委託代工為主。 隨醫美市場擴大,近年諸多品牌亦佈局醫美,例如霈方2021推出自家醫美品牌「美力時尚診所」,佐登亦推出醫美品牌佐登微爾(7家醫美診所)。預期「藥妝/醫美」品牌將逐漸侵蝕一般護膚產品的市場。 台灣化妝品GMP規範漸嚴格,比照藥廠,小型ODM化妝品廠預期將有整併潮 保養化妝品之產品由原「基礎保養」逐漸深化為「醫學預防美容」,未來法規對代工廠之認證資格條件將趨嚴,立法院已於2018年完成「化妝品衛生安全感理法」,未來化妝品製造場所須符合GMP規範,法令緩衝期五年(2018年~2023年),將使保養美妝產品ODM代工廠亦家集中,雖短期檢測成本將會上升,但長期規範行業參與廠商數量增長,將有利於符合法規認證的保養品代工廠發展。 台灣化妝品GMP規範下主管機關將由經濟部工業局轉為食藥署 過往化妝品業者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工業局,未來在GMP新制下,將轉為食藥署並由品質監督管理組負責查廠。 細部的GMP規範就不在此強調,但可預期稽核強度會有所不同。 如您是中小化妝品、清潔用品廠商,希望出售公司,找尋併購方,在出售公司前可以參考我們這篇文章(連結),或是直接與我們聯繫;如您是希望併購中小規模化妝品,以進入該產業的業者,對我們架上的化妝品工廠有興趣者,也可以直接來電討論。 BY BGo事業情報團隊 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告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