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o Biz INSIGHTS

我們提供最即時併購訊息,併購個案分析、私募資金動向與獨家產業分析

搜尋 標籤 「私募個案」結果


併購動向

桓鼎入主佐茂,發展智慧建材與儲能

桓鼎是1993年成立的建材、營造的控股公司,產品包含建材類的吊頂龍骨、金屬隔間牆體、金屬天花板以及其他營造工程等,為一奠基於建材、營造的控股公司,近年積極往智慧建築佈局,8月份時桓鼎董事會公告將投資電池模組廠佐茂,預計將以1.31億參與佐茂的現金增資股加上既有股份,合計取得佐茂25%的股份,並將於4Q時納入桓鼎財報。本文將會簡介桓鼎在入主佐茂後的營運發展與可能綜效。   By B-Go情報團隊-如需引用轉載請來信 桓鼎是做什麼的?2020年併購聯鋌後建材與營造已是成長雙引擎 桓鼎是1993年於深圳創立,前身為「崇佑」,崇佑是中國最大的龍骨生產廠,崇佑產品包含應用於無塵室、食品廠的潔淨庫板、金屬隔間牆體、金屬天花板與吊頂龍骨(如下圖)四大項。 桓鼎收購聯鋌後跨入營建領域,更名為桓鼎成為一控股公司,崇佑專注於建材,目前桓鼎的營收有建材與營建雙引擎,2020年產品的營收占比為:吊頂龍骨佔29.54%,金屬隔間牆體占23.19%,金屬天花板佔15.50%,營造工程佔11.40%,金屬類的建材占比最高,近年也積極擴展營造工程、食品廠、半導體廠的工程。 桓鼎旗下的公司包含上海興鐵、上海歐華瑪、崇佑中國。2020年併購聯鋌營造,2021年併入佐茂後,建材、營造、電池模組/儲能三大事業體成型。 在疫情後各國政府以基礎建設支持經濟的政策,桓鼎因而受惠,不管是天花板、隔間牆體的產能都接近滿載,加上原物料上漲,桓鼎在2Q反應漲價10~12%,第二季的毛利率明顯提升。另外,桓鼎積極擴廠,在中國鎮江增擴140萬平方米的工廠產能,金屬天花板與金屬隔間的產能明年翻倍,旗下的聯鋌營造在手訂單約19億新台幣,包含2020年取得的高雄第七貨櫃的辦公大樓(5.02億)、台鹽魚電共生標案(3.08億),10月初預計將會有新的標案,如能持續取得標案,預計2022年上半年開始貢獻營收,屆時營造的佔比將會繼續提升。 佐茂是做什麼的?台灣本地產能前三大的電池模組廠 佐茂是1997年成立,原本是做手機電池模組的,後來發展消費型、工業型跟醫療用電池,是台灣前五大的電池模組廠,如果僅看國內的話,電池模組產線的產能是台灣前三大,生產跟研發都在高雄,主要產品除了用於Garmin的消費性穿戴電池外,亦有用於電動腳踏車的電池、伺服器BBU儲能產品,目前營收占比:穿戴式產品佔30~40%,BBU儲能跟電動腳踏車的佔比仍低於20%。 由於近一年來,EV車、電動腳踏車與儲能產品需求大增,圓筒電池芯供不應求,光2021年就漲價兩次,佐茂的電池芯主要來自日本廠,長期配合下有產能支持,加上佐茂已通過Maxell二次鋰電池加工認證,今年的產能已經全滿,而且可能延續到2022年,預計2021年佐茂的營收將會來到17億以上,而明年BBU與電動腳踏車的需求仍會持續貢獻成長。 桓鼎入主佐茂的綜效:以營造、建材之專業導入「節能+儲能」領域 BGo團隊對桓鼎與佐茂未來合作的綜效持相當正面的態度,近年資料中心的儲能電池由原本的鉛酸電池往鋰電池發展,「內嵌電池儲能」可為資料中心節省空間,預計將成為主流,預期佐茂在BBU資料中心的成長將會持續,而桓鼎原便希望研發節能建材,明年預計兩者將推出類似Tesla Powerwall的產品,同時,桓鼎已經在高雄著手打造多功能的停車場,包含節能建材、儲能櫃等,桓鼎將能由建材、營造的本業上進一步整合儲能,甚至是創能的領域。 加以,佐茂是受惠能源轉型趨勢的主要廠商,這兩年的營收成長動能預計能持續,2021年佐茂的營收預計17億,儘管第四季桓鼎才會納入佐茂的營收,但桓鼎原本2021年營收預估大約20億上下,加上佐茂第四季營收的貢獻,有機會來到25億,預計2022年佐茂能貢獻桓鼎40~45%的營收,以本次入主的金額跟股份佔比,其實是蠻值得正面看待、並追蹤後續綜效。 By B-Go情報團隊-如需引用轉載請來信  

#私募個案#策略聯盟個案討論#股權私募個案討論

併購動向

網家為何要入股21世紀數位?無卡分期成電商支付新戰場

PCHome網家9/17宣布10億的私募案,引進中華開發金控集團、中華電信集團以及21世紀數位經營團隊,新發行的私募普通股約佔已發行股份的7.35%,並將以21.6億加上PCHome旗下拍付國際的股份,以現金加上股份互換的方式,取得21世紀數位約50%的股權。本文將會說明,21世紀數位這間公司是做什麼的?資本額約3億的21世紀數位,為何吸引網家高金入主?兩者結合後的綜效可能有哪些? 廿一世紀數位科技是做什麼的?車貸起家後切入消費分期 雖然廿一世紀數位科技是2015年登記成立,但其實並不是新創,這是出自於廿一世紀股份公司,一家1992年起就開始經營汽車、二手車車貸的融資公司,旗下的公司除了廿一世紀數位科技,還有廿一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、廿一世紀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、趣味金融股份有限公司、分期遊旅行社等。 早期廿一世紀股份有限公司是做汽車貸款的轉介,轉給租賃公司承作車貸,後成立資融公司放款,主要是透過電話行銷、網路、車行轉介等通路,行銷二手車的分期、原車分期,還有二胎增貸的業務,後從旅遊分期開始切入消費分期市場,於2015年成立廿一世紀數位科技,主要產品就是樂分期。 樂分期是做什麼的?簡單講就是針對無卡族的消費「賒帳」 樂分期是針對「無信用卡」族群的消費分期網站,目前主要的客群是因「學生」、「信用瑕疵」等問題而沒有持有信用卡的族群,這些客戶可以直接在樂分期的電商網站上購買,樂分期提供這些客群申請消費分期,申請的方式很類似申請信用卡,一樣得「實名認證」申請帳號,填寫身分證,然後樂分期將會依照填寫資料、地址、電信帳單狀況等資料進行審核,如果通過後,分期的帳單將在收到貨物後的一週左右開始支付。 「大小白」的無卡族如何信用審查?Profile該怎麼管理? 這些無卡族被銀行拒於門外主因就是「大小白」,意思是聯合徵信中心(JCIC)沒有信用卡紀錄的族群,這些人可能因為身份是學生,沒有工作收入或工作證明無法核卡,或是因過往有強制執行、呆帳、退票等信用不良的紀錄,無法辦卡,或是「類小白」的族群,意指某些族群即使有收入、工作證明,但因過往聯徵紀錄空白,銀行懷疑過往曾經有過不良的紀錄,所以無法根據在聯徵中心的紀錄核卡。 除此之外,由於新的工作型態例如SOHO族、Youtuber、Blogger、網紅、甚至是許多收現金的工作者,都不符合過往銀行授信中良好客戶的樣貌,因此即便是金融服務覆蓋率極高的台灣,還是有這一群客戶存在。 那該如何對這些客戶進行信用審查呢?針對個人的信用審查,通常是以簡易照會為主,排除「非本人」冒貸的情況為主,當然,過往的歷史資料仍非常有用,例如目前切入分期的幾間資融公司,包含廿一世紀、中租、裕融過往都有相當多的機車貸款資料庫,亦可以排除一些過往在機車貸款上信用瑕疵的客戶。 不過,消費金融的概念是Profile管理,意思是只要放款出去的母數夠大,利息收入與合呆帳、逾放的比重可以符合損益,那便可以放貸,所以在這類消費分期中,金額小、期數短是最主要的放貸控管原則,目前樂分期的產品都是標榜0%利率,但15期~24期的產品將有2~11%左右的手續費,這類手續費的規範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利率,只是以手續費的形式收取,如果以一筆Apple官網定價43,000元的iPad Pro(256G Wifi+行動網路版)來看,實際在樂分期分期24期,每期繳款2,424元,24期期滿後總支付58,176元,實際上的總費用年百份率該是多少,這部分是相對高的利潤。 除消費分期外?機車、手機、汽車與房屋借款是廿一世紀老本行 廿一世紀創辦人周以信是過去銀行消金主管出來創業的,創辦初期恰好是台灣消費金融蓬勃發展之際,周先生過往亦已創投身份投資過許多車貸公司,所以當然樂分期也涵蓋了這些消費分期的項目,包含機車貸款、手機貸款、汽車與房屋二胎。 這些產品主要也是試圖在銀行提供的消費金融產品之外找出客群,以筆者所知,含設定後,手機借款的金額約在手機單價的1~3倍間,約是5000元~5萬的放貸金額,機車貸款約是機車單價的2倍內,大約是15萬以內的小額貸款,汽車貸款的話,大約是天書殘值的2倍以內,單筆撥貸金額從10萬到200萬都有可能。 除樂分期外還有誰?中租、裕富、美而快 今年在歐美,先買後付的題材相當熱門,不管是先前提到的PayPal收購日商的Paidy,還是SQ收購澳洲的AfterPay,很清楚的脈絡是在電商比重逐漸攀升的零售市場中,這些科技金融巨頭也希望加緊在電商領域,補足因支付衍生的分期服務的佈局,而在台灣,信用卡分期的產品是市場主流,但有些資融公司在過去幾年便以深耕「無卡分期」的領域,例如中租、裕融的裕富都有類似的產品,據筆者所知,這些產品的成長率相較於其他金融商品確實相當驚人。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了美而快的友銓,不禁讓筆者想到日本Zozo其所推出基於「信用額度」的「延後兩個月付款」,確實在那段時間為Zozo帶來很高的成長率。 Zozo的賒帳支付是怎麼做的?PCHome「先取貨後支付」怎麼做? Zozo在被軟銀收購前是一家經營流行服飾的電商網站,他怎麼做「賒帳支付」?簡單講,Zozo先提供給客戶一個信用額度,額度不高,大約是5萬日圓左右,然後每次使用時必須支付一筆手續費,客戶使用這個服務後,可以「延後」兩個月的時間付款。而這筆延後兩個月付款的手續費,換算下來大約是20%的年利率。 而PCHome其實也有類似的產品,PCHome目前跟日商恩沛合作,推出AFTEE服務,簡言之,當您在PCHome使用AFTEE的服務後,可以先取貨,後在14~45天之間付款即可。 為何爭相湧入無卡分期領域? 簡言之,信用卡客戶的市場相對競爭,且非銀行的廠商有進入障礙,而無卡分期採「手續費」的計息模型,恰好成了這些深耕消費貸款領域的租賃公司新戰場,另一方面,在電商佔零售的比重逐漸攀升時,無卡族群恰好也是這些電商可以與銀行、信用卡的支付系統做出差異的客群。 電商擴足經營信用分期有何優勢? 目前「無卡」分期的經營範疇並不是多大的金融創新,僅僅只是填補既有Retail Banking沒有覆蓋的市場而已,但電商跨足經營支付,乃至於消費分期有其優勢: 1. 流程優勢:電商配送流程即完成本人核對 傳統金融機構必須電話照會、網路銀行認證、手機認證等方式進行本人資料的核對,避免冒貸風險,但電商本身即因具實名制,不管是送貨地、或是在超商核對身份證取貨,這都已經做到傳統金融中「核對本人」的流程,所以電商跨足經營信用分期確實有其優勢存在。 2. 貸款目的明確 傳統消費金融在評估貸款風險時,極難針對借貸者的借款理由進行確保,即使電話照會後得知的訊息,亦可能並非客戶的真實借款目的,但在電商上的信用額度、或消費分期產品,都是具有明確的消費目的的產品,這部分確實有可能可以幫助電商透過消費產品的分析,降低壞帳率,或許這在傳統銀行的信用風險模型中無法驗證,但如果我們觀察美國BNPL廠商Affirm,可以發現「消費品項」是納入Affirm的信用風險考量的風險因子之一。 除以上兩點在信用審查上的優勢外,目前台灣的電商在支付上的回饋機制,大多基於信用卡所提供的優惠,電商本身在跨足支付、或進一步跨足消費分期後,有更多的管道與能力提供會員忠誠度計畫。這個部分在海外BNPL廠如AfterPay、Affirm上都可以看到,由於使用分期的客戶必須按時使用APP或是網頁繳款,增加回訪率,也有利于經營買家生態圈,進行忠誠度回饋計畫與進一步跨售。 PCHome入股樂分期的可能原因 由上可知,除電商本身資料、流程有利於消費分期信用評估外,隨電商佔整體零售比重提高,支付衍生出的消費分期、消費貸款都是更大的市場,而由於傳統消費金融的顧客以信用卡客戶為主,這些客戶因台灣overbanking的環境,非金融業者如電商、租賃業者很難跨入,所以「無卡」消費分期當紅正是此因,雖市場相對小,但競爭相對小,提供這些電商業者進入搶佔市場的空間。 但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,如何評估這些「無卡」族的信用風險? 廿一世紀經營中古車貸等消費貸款已久,具有車行、電話行銷等不同的通路,在全台灣非「聯徵中心」的個人放款資料中具有許多的數據,PCHome如欲跨足消費分期,或是更進一步進入消費信用放款的額度,這些資料都有助於信用模型的建立,尤其搭配其電商的消費數據。 我們期待PCHome在跨足無卡分期後,可以提出更具有整合性的支付金融方案,後續BGo事業情報將持續追蹤PCHome在金融支付上的發展。    

#fintech#金融科技#私募個案#股權私募個案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