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o Biz INSIGHTS
我們提供最即時併購訊息,併購個案分析、私募資金動向與獨家產業分析
搜尋 標籤 「MCU」結果
新唐併購加速工控車用佈局
國內微控制器大廠新唐在2020年9月以75億台幣併購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(PSCS),將之改名為NTCJ(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Japan),並自2020第四季起開始認列營收。隨中國MCU廠商加速往消費電子拓展,台廠包含新唐、盛群等勢必加速往更高毛利的工控與車用市場發展,新唐此次併購能為其產品組合、盈利帶來多大綜效? 新唐收購Panasonic半導體的架構 新唐併購的PSCS,主要資產包含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ystem & Technology(PIDST)、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Engineering(PIDE),以及與以色列半導體廠Tower Semiconductor合資公司TPSCo公司 49%的股權,TPSCo下有3座晶圓廠,包含1座12吋,2座8吋晶圓廠。 併購後的架構圖如下: source:Panasonic 由上圖可以看到藍色部分即是新唐收購的部分,原Panasonicek的資產包含PSCS、PIDST、PIDE與PSCSZ,新唐在收購後將PIDST、PIDE整併為PSCS下,具體而言,包含PSCS的所有資產,包含TPSCo公司與晶圓廠49%的股權,具體而言,新唐取得PIDST、PIDE後,並取得原本Panasonic在Power IC、消費應用的感測器、汽車、工控應用的專利與研發成果。 另外,原本Panasonic在中國的車用半導體事業PSCSZ,則整併進新唐的中國子公司,Panasonic在歐洲的半導體事業群則併入新唐新加坡子公司。 新唐收購後的優勢:產品與產能 新唐與NTCJ重疊的業務並不多,僅有MCU,其餘包含影像感測、半導體元件(RF-GaN、MOSFET、Laser Diode)新唐原本並沒有發展,在應用市場的部分,由於NTCJ專注在汽車與工控市場,提供感測方案包含ToF/LiDAR的方案,電池管理IC、與儀表IC,除此外,NTCJ在家用領域的逆變器控制器(Inverter MCU)也有產品,應用包含洗衣機等,以及家用、電玩的HDMI IC,使新唐的產品線高階的比重提升。 在產能部分,在原有8吋晶圓廠外,因TPSCo下也有晶圓產能,間接持有TPSCo,使新唐晶圓產能共有1座12吋(300mm)晶圓廠與3座8吋(200mm)晶圓廠。 新唐產品組合的改善:工控/車用佔比提高為40% 根據新唐的說法,再併入NTCJ後,新唐產品組合包含2D與3D的ToF、高性能MCU、HDMI IC、電池監控IC與MOSFET,新唐主要希望專注工控市場、與車用半導體市場兩個新市場的應用,並分散原有終端應用市場比重,兩者的產品結構如下圖: source:新唐 綜效1:產品組合互補,增加感測在影像處理與電池管理之應用 由上表可以看到,NTCJ彌補了新唐在感測器上的應用,尤其是在影響處理與電池管理上,因NTCJ的影像感測、車用電磁MCU在車用的市佔率很高,也應用在ToF/LiDAR上,擴增新唐的產品線,反映在營收上,營收占比也發生變化: 原新唐產品應用佔營收比重為: 消費電子37%; 車用/工控24%; 電腦37% 在4Q20併入NTCJ後產品組合為: Computing 14%; 消費電子 29%; 通訊電子 18%; 車用/工控 40% 綜效2:市場互補,NTCJ藉新唐與華邦電進入中國市場 由於NTCJ產品與原新唐、新唐的母公司華邦電既有產品重疊性低,可預期NTCJ可藉此打入新唐原本通用型MCU、華邦電的NOR FLASH與特規DRAM客戶的市場,尤其在中國與台灣市場,而新唐亦有機會因NTCJ打入日本市場。 短期關注NTCJ虧損情況是否改善,預期綜效將在2022後開始發酵,貢獻未來成長動能 由於NTCJ目前仍是虧損中的公司,中長期的發展有賴新唐執行成本控制的策略,新唐在4Q20時將NTCJ分割為4個事業體,希望由各自事業體自付盈虧,可預期並隨新唐本身營運規模的擴張,整合流程,短期而言將會影響新唐本身的毛利率,但實際營運綜效預期2022後會開始出現,實際對營收扮演成長的動能則很有可能須等到2023~2024之後。 By B-Go情報團隊-如需引用轉載請來信